本报讯 6月4日,我院“优质抗凝门诊”正式开张接诊。门诊由心外科医生、临床药师及护理人员共同组成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抗凝门诊服务。这是国内第二家、全省首家开设的“抗凝门诊”。
该门诊的成立为服用抗凝药防治血栓栓塞症的患者定期监测、规范化剂量调整及咨询随访提供了便利、更具针对性的医疗服务。细心的医护人员还开通了门诊的微信账户,借助网络资源开展抗凝治疗的随访、科普工作,使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更加便利。
优质抗凝门诊主要为如下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规范的诊疗:(1)心脏瓣膜置换术后;(2)心房纤颤;(3)周围血管疾病伴血栓形成;(4)冠心病PCI或者CABG术后;(5)脑梗塞后相关抗凝治疗;(6)骨科关节置换术后;(7)肿瘤患者的抗凝治疗。
优质抗凝门诊服务的内容包括:(1)患者个体化的评估、诊疗及抗凝方案的选择;(2)贴心的用药咨询;(3)详细的用药教育;(4)丰富多彩的健康讲座。
据了解,抗凝专科门诊在发达国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还处于讨论阶段。360环球在线登录优质抗凝门诊团队采用规范化抗凝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规范、专业、全面、便捷、更具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抗凝管理的意识,让更多的患者参与到自己的抗凝管理中来,实现个体化抗凝管理,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效果,减少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治疗成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外一科)
相关链接:
人体血液依靠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但在特殊情况下,如高龄、血脂异常、肿瘤、异物植入(如心脏瓣膜置换术、骨科关节置换术)、血管硬化狭窄、心房纤颤情况下,凝血功能亢进或抗凝功能削弱,则会打破这种平衡,使人处于“易栓状态”,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就像是在血管中流动的“无声杀手”,诱发缺血性中风、心肌梗塞、下肢动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疾病,悄然剥夺了无数人的生命。
抗凝治疗是血栓性疾病、房颤或者预防心血管病患者中风、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瓣环植入等手术的患者术后血栓等诸多疾病必须进行的基础治疗之一。目前最常用的抗凝治疗药物如华法林,已被证明可以降低至少68%的中风风险。但是,抗凝药物的服用剂量由于受到患者年龄、体重、饮食习惯、服用药物、基因亚型等因素影响而因人而异,在中国人中的剂量差异可达10倍之多。所以,尽管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在减少中风风险方面疗效显著,但在高危患者身上却未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即使是常规服药的患者,也没有定期复查,往往是在出现并发症的时候才到医院就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必须定期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率)水平。医生会根据这些数据为患者及时调整华法林的剂量,达到安全有效的目标值范围(INR 2.0-3.0)。
在心外科病房中,医生曾经接诊过这样一个患者,他由于拔牙后出血不止而入院,详细询问病史后才知道,原来患者3年前做过瓣膜置换术,长期服用华法林,但因牙疼到当地医院拔牙,之前并未与医生进行沟通,没有将华法林停用3-5天就直接进行了手术。这样的操作非常危险,有些病人甚至会因此大量出血而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位患者入院后,医生给予了有效的处理措施,终于止住了出血。还有一个病人,不知道华法林的正确的服药方法,原本一天服用一次的药物,他一天服用了三次,直到3天后发现大量的皮下瘀斑才到医院急诊就诊,入院后复查INR已经高达10.7,所幸发现得及时,患者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出血,经过治疗,患者最后顺利出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导致这样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缺乏规范的临床机构。而“优质抗凝门诊”正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抗凝用药教育及指导服务,优化抗凝治疗,保证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