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国家继续教育项目,福建省消化内镜治疗新进展学习班于4月7日—12日在我院内镜中心顺利召开,本次学习班采用现场手术演示、转播和手把手教学相结合方法,让全省40多位学员受益,取得良好效果,彰显了省立医院消化内镜高超水平。近年来,福建省消化内镜中心在何利平主任、梁玮主任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学科更是获得患者信任和同行肯定。此次学习班上,代表消化内镜最先进技术的“三E”(ESD、ERCP、EUS )技术得以悉数演示,为让更多的同行了解这些新技术,本期特约梁玮主任结合相关病例,重点介绍常规内镜下国内外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几种技术:
1、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在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内镜治疗技术,利用多种内镜用刀通过标记、粘膜下注射、病变周围粘膜切开、沿着黏膜下层间隙进行剥离,可对消化道病变作整块局部切除,并提供精确的病理诊断。临床上应用于:
(1)消化道直径>2cm巨大平坦息肉;
(2)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局限于粘膜层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粘膜下层早期癌,治疗可达到同外科同样的根治效果;
(3)粘膜下肿瘤:对于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瘤,采用ESD进行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 )。
该技术8年来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对近千例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了内镜下超微创手术,完整切除率达95%以上,复发率低,并发症极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典型病例如下:
2、隧道技术:包括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el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经口内镜下肌切除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
STER是一种通过经口内镜技术在食管粘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建立一条隧道,对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的小于4cm肿瘤进行切除;POEM是通过该隧道对食管下括约肌进行肌切开以治疗贲门失迟缓的内镜技术。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成功对30多例食管粘膜下肿瘤和30多例贲门失迟缓进行了隧道下治疗,患者治疗效果好,创伤小,费用少。深得好评。
典型病例如下:
3、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
通过“主动穿孔”的形式,全程切除固有肌层的肿瘤,并以缝合方式修补缺损部位,恢复管腔的完整性。适用于突向浆膜下生长与浆膜层紧密粘连的胃固有肌层肿瘤,以及内镜下诊疗过程穿孔的病例。缝合方式有钛夹缝合和荷包式缝合,EFR的应用解决了内镜治疗穿孔的后顾之忧。
典型病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