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林才经院长在2013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工作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2014-04-01 00:00  点击数:

同志们:

根据会议议程,现在我代表院领导班子总结2013年工作,部署2014年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建带三建”更加扎实。

严格按照省委、省卫生计生委的统一部署,坚持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环节不能少、不变通,“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找“四风”存在的问题、根源,目前教育实践活动已顺利进入第三阶段。加强党建工作,全院现有党员1286名、21个党支部,医院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省直机关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先进单位。宁养院荣获“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全国巾帼文明岗”、“学雷锋,践行福建精神”十佳典型提名奖。省急救中心、重症医学二科分获“省优秀青年文明号集体”、“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标兵”称号,25人次(集体)获省直及厅直荣誉称号。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每月一次对出院病人进行包括服务态度、医务礼仪、就诊流程、治疗效果等20多项的满意度调查,收集出院病人的意见建议,对全院病区进行满意度排名并公布,在全院触动很大,全院满意度较往年有了显著提高,据第三方调查结果显示,我院位居省级综合医院第一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其中“改善服务质量”满意率93.33%,位居全省首位。

(二)继续抓好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医院基础建设取得新突破。

省心血管病综合大楼顺利搬迁启用。在全院上下共同努力下,经过1个多月紧张周密的部署,省心血管病综合大楼于2013年9月启用,先后有13个病区搬入新大楼,同时完成3号楼内旧病区的装修、搬家工作。此次搬家前后涉及全院32个病区近1300张床位的搬迁,整个过程安全、有序,没有发生一例因搬迁造成差错而引发事故。省心血管病综合大楼从开工奠基、封顶到落成启用的整个过程,一切以快速搬迁、妥善安排、尽快为民众服务为宗旨,保持低调、不求排场、不宴宾客、不搞庆典,真正做到务求实效、廉正为民。大楼投入使用后,全院各病区面貌焕然一新,极大改善了住院条件和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了省领导、兄弟医院领导、同仁们以及来院视察的省政协医卫界的充分肯定。

金山医院一期工程2013年1月18日顺利封顶,全年完成工程量2.01亿元。同时,完成金山医院组织机构代码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税务登记证、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账号、开户行、印章以及党委设立等报批工作,力争今年6月份金山一期急门诊、500张床位投入使用,实现了省内重点医疗卫生事业项目建设期限最短周期,创造了民生工程建设的“省立速度”。武夷分院新院2013年1月25日顺利试运行,床位增至700多张,全年实现业务收入1.5亿元,实现了打造“闽北最好的三级医院”梦想,极大提升武夷山市乃至整个闽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北院(省老年医院)改扩建工程完成地下室底板倒注,全年完成投资约4158万元,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96.7%。院内其他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完成6号楼搬迁后新旧病区标识系统调整改装、全院总体景观工程、3号楼加盖、2号楼门诊装修、省消化内镜中心装修以及5号楼院前急救改扩建项目结构施工等,7号楼改扩建装修改造项目也已进入施工阶段。继续加大设备投入和信息化建设,全年完成设备采购金额1.4亿元。建立全方位的自助服务体系,实施门诊电子申请单和手术安全核查系统,完善电子病历、临床路径与抗菌药物管理,完成集成平台与HIS、LIS接口对接、急诊分诊系统及输液系统改造测试等前期工作。成功承办“2013中国数字医学论坛”,展示我院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获得同行好评。

(三)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落实到位,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新成效。

持之以恒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涉及面广,非一时之功可速成,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稳步推进,方可取得成效。近年来,我院致力于落实好便民惠民措施、临床路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预约诊疗、院科两级综合目标管理、优质护理服务、医保总额控制、医疗控费等医改重点任务的落实。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临床路径、“三好一满意”、“三改二推一评议”、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活动,加强与医疗保障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积极开展延长门诊慢性病处方量及择日住院的便民服务,整合学科资源组建了肝胆胰疾病、肺部肿瘤诊疗中心,开展多学科学术讲座和联合大查房,推进医学检查结果互认,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医改的实效。12月,接受福建省2013年度医院评价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督导,获得专家好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成绩斐然,全年开展义诊20余场,累计服务群众5000多人,发放健康资料9000多份,深受群众好评。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至今我院在对口支援医院的工程建设、仪器设备捐赠购置、奖励补助、资金赞助等累计投入783万元。国家卫生计生委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专家组莅临我院督导检查,给予了高度评价。

继续推进临床路径和抗菌药物专项治理。至2013年11月底,制定临床路径病种电子模板68个,启用63个;54个病区全部开展临床路径试点;总入组数9141例,入组率80.12%;入组后完成数8192例,完成率89.62%,入组率和完成率较2012年分别增长27.46%和7.5%。继续巩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成效,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11.2%,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37.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38.3%,I类清洁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29.5%,冠脉造影抗菌药物使用率为0,均达到国家部委要求。

(四)围绕“临床、科研、教学、人才”等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学科和人才梯队建设取得新成果。

持续改进医疗护理质量。定期召开医疗质量情况通报会,研究部署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对重点质控工作形成检查、总结、通报、反馈的良性机制。成立护理岗位管理工作小组,对全院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分类和岗位价值测评,制订绩效考核制度和方案。全年认证急诊急救等13个专业118名专科护士,设置慢病护理等9个专科咨询门诊,急诊急救、重症监护、手术室3个专业获批成为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抓好卫生应急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感染性疾病科收住2例重症病例,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院领导靠前指挥,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治疗,2例重症患者陆续康复出院。我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治工作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表扬。省急救中心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完成大型突发公共事件救援13次,院前急救部处理电话总量24.3万话次,派出救护车3.2万余车次,年急诊量20.81万人次,抢救危重病人2.3万人。

继续做好保健、院感、输血等工作,加强质控中心、培训基地(中心)建设。根据国家质控中心管理办法,强化挂靠我院的8个国家级诊疗培训基地(中心)以及临检、病案、急诊、放射诊断、病理、高压氧、护理等8个省级质控中心的管理。

继续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顺利创刊出版,并入选万方———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院中标国家卫生计生委课题5项、省科技重点计划7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4项、厅级课题21项,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奖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医院前列。

加强医学继续教育工作,抓好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编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汇编》(第二版),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制度,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住院医师管理评价体系。高分通过省第二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审、17个专科基地的审核。其中,医学检验科顺利通过ISO15189认证,并首批列入专科基地。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专项督查中获得好评。编印《实习生技能操作手册》,新增康复医学教研室,全院教研室达23个,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获批福建医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获批福建医大博导5名、硕导7名;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导1名、硕导7名,新增博导数创历史新高。重新聘任全院中层干部、护士长,目前全院学科技术带头人厅级后备人选27人,中层干部171人、护士长76人。

(五)抓好民生福利,服务全院工作。

行政后勤服务临床一线。继续抓好行政职能科室建设,加强财务、审计、经营管理,巩固“平安医院”“无烟医院”创建成果,抓好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置,加强效能建设,增强行政后勤保障能力,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相关规定,院办、党办、人事、财务、审计、医保、总务、设备、保卫等行政后勤科室较好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与福州市医保中心签订总额控制协议,门诊医保、住院统筹支出费用均达上级要求。完成新农合住院即时结报1.75万人次。加强控费管理,全院每门诊人/次平均医药费用、每出院人/次平均医药费用均达标。

认真做好日常的工资管理工作,做好工资基金的核增、核减、审批及职工工资的发放。全年审核报批全院在职及离退休人员工资1.08亿元。实施编内在职人员基础性绩效工资,累计补发847万元。圆满完成全年医疗控费工作。进一步完善编外人员的管理,调整提高编外人员的工资水平。膳食部为职工福利性开支约120万元。完善老干部服务与管理工作制度,开展庆祝第23个老年节、敬老月和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组织老同志开展文体活动、慰问及办理各项服务,老干工作得到全院757位离退休干部职工的认可,获省直老体协好评并被推荐参评先进集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