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尝试药学管理新方法 药师们自发组“圈”来“找茬”

发布时间:2013-11-22 00:00  点击数:

本报讯(东南快报记者林雅)每张处方调配时间从43.69秒到22.82秒;药品账物不相符品种从29种减少到0;每周药品调剂内差错从104.25件减少到42.97件……这是福州3家医院的药师们自发组成的“品管圈”通过给药房“找茬”取得的一些成果。

“品管圈”是医院药学品质管理的一个新鲜尝试。近日,省药学品管圈院际交流会在省立医院举行,现场座无虚席。

在当天“品管圈”交流会上,来自省立医院、省老年医院(省立医院北院)、省妇幼保健院和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的相关人员,介绍了他们“品管圈”的做法。

虽然四家医院的“圈子”统称为“品管圈”,都是自愿组圈,但自有风格,有不同的“圈名”和“圈徽”。每个“品管圈”还有各自的辅导员、圈长、圈员。如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药剂科静配中心的“品管圈”就叫做“点滴圈”,省老年医院药剂科“品管圈”的名字为“扬帆圈”。

“品管圈”的工作模式其实就是带着问题去工作。圈员们组“圈”找茬,针对药房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改善主题后,时常聚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来商讨对策。

实施“品管圈”的多家医院药剂科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新方法解决了药房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升了药房的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保障病人的用药安全和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同时,还有不少无形成果,比如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带动了药房的工作效率。对于药师来说,个人能力也得到了展示和提升,掌握了新知识。

“品管圈”的运行模式大家生活中都可能用过

“品管圈”是怎么运行的呢?其中,PDCA循环是“品管圈”活动的整个过程。所谓PDCA,即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的首字母组合。

以省立医院门诊西药房去年11月成立的品管圈“先锋圈”为例说明一下。“先锋圈”由12人自发组成,圈员们主要负责门诊药房的调剂、发药、咨询、退药、盘点等药学部日常业务操作。圈长是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陈庆峰。

选定主题

大家通过评价法进行了主题评价,选定了主题“降低门诊西药房调剂内差错件数”,随后进行了现状的分析。

省立医院病人较多,平均每个窗口每小时200张处方,即每分钟须发出3-4张处方。

1.目标设定

圈员们根据医院相关的查检数据发现,门诊处方调剂内部差错为104.25件/周,最主要原因是数量错误及品种错误。圈员们进行了目标设定,每周内差错在50.0件以内。

2.提出对策

针对改善重点“数量错误”及“品种错误”,从方法、人员、药品、机器、其他等五大因素进行原因解析,并从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迫切性等指标进行对策选定,最后提出了5大对策。

3.实施行动

在2013年3月后,每周内差件数就控制在目标值50.0件/周以下,“先锋圈”第一期活动在7月就结束了。圈长陈庆峰说,接下来,还要将有效对策制定为标准化的流程,巩固现有成效。

4.名词解释

品管圈(QualityControl?鄄Circle,QCC)是由在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