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日记
医疗队中,有中医、儿科医师、医院感染管理、护理等不同专业的队员,还有的是第一次进入“红区”,直接参与确诊病患的救治工作。在前线奋战的他们,用简短而有力的语言纪录下了此刻的真情实感。
李鸿茹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
看到莆田疫情逐步控制,新增例数持续清零一周,队员们欢欣鼓舞,信心越来越足了。在隔离区查房的时候,更加体会到“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的含义。
金一顺
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作为一名杏林白衣“战士”,为了促进患者肺功能的康复,缓解焦虑情绪,我将八段锦带入到病房。我们跟患者共度中秋佳节、用歌声祝福祖国生日,我也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生日,在这里,有并肩作战的队友、有坚强勇敢的患者,我们一起拥抱温暖,与爱同行!
阮一平
肾内科副主任医师
在莆田抗疫的日子里,让我深深感受到走最难的路,才能看见最美的景。在红区,我看到最美的风景,是医护穿梭的身影,是患者老人和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感恩遇见的这一切,给予生活不同的意义。
熊丽君
儿科主治医师
刚到莆田,看到病房里那么多患儿,我就意识到儿科医生任务艰巨。我认真查阅文献,撰写科普文章《当前疫情下儿童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很快就有上万次浏览量。
在儿科病房里,每天早晚查房、采核酸、写病历、开医嘱、讨论诊疗计划等,一项项工作井然有序开展。患儿们的勇敢和乐观时常让我感动,疫情并没有阻隔爱,孩子们加油!
蔡少鑫
肿瘤外科主治医师
刚刚到达莆田定点医院,心里有点忐忑,队员之间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特别是我初次进入红区前,曾经支援武汉的队友们言传身教,让毫无实战经验的我迅速进入状态。我们是一支战斗的集体,凝聚就是战斗力!
连双庆
医院感染管理部
主治医师
进入莆田定点医院的那一刻,时光仿佛回到了去年援鄂抗疫时,不同的工作地点,不变的岗位使命。如何筑起一道密不透风的防控堡垒,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医务人员感染,是每位“感控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马坤
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我所在的病区,大部分是普通型和轻型患者。一些病人没有症状,但有一些体征,比如舌苔厚腻,有些患者偶有发热、咳嗽、咽部异物感、食欲差、大便异常等,经过中西医协同攻关、优势互补,取得明显疗效,充分彰显“中国智慧”。疫情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中医药,中医人成为一支战胜疫情的重要力量。
黄丽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在隔离病房里,一位母亲总是想知道另一个病区里的女儿饭吃了没、澡洗了没,得知情况,我们立刻调整床位安排,尽可能的让一家人住在一起。病房里一位80多岁的老人,胃口差、行动不太便利、语言也不通,隔壁床的年轻病患便主动当起了翻译官,如同家人般相互照应。我们坚信在疫情面前,有国才有家,有家就有爱和希望,大家众志成城,一定会战胜疫情,早日回家!
陈礼彬
儿科主治医师
在儿科病房,最难的操作是为顽皮好动的孩子们做核酸检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很好的配合进行核酸采样,我们跟孩子们一起聊天玩游戏,取得孩子们的信任,除了语言鼓励,还有物质的奖励。以至于每次进入病房,孩子们便会主动问我“现在我可以做核酸了吗?”这些孩子都非常可爱!
黄龙
南院重症医学一科
主治医师
经历过武汉抗疫的历练,这一次在莆田重症病房的救治更加精细。患者病情反复进入拉锯战,更需要我们的耐力和精准的治疗。看到重症患者醒来,露出久违的微笑,立刻冲淡了所有工作的疲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