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第2批赴长汀下乡医疗队成功抢救一危重电击伤患者纪实
王玲
9月9日是“世界急救日”。恰恰就在这一天,我院第2批赴长汀下乡医疗队全体成员凭借精湛医术和高度责任感,在当地卫生院医疗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成功抢救了一名危重电击伤患者,在革命老区的红土地上演绎了一幕“急救日里的急救故事”。
当天上午10时,一24岁的男工在龙长高速公路工地施工时不慎触电,呼吸心跳骤停,被紧急送往河田镇卫生院。恰逢我院第2批赴长汀下乡医疗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基层卫生院进行对口帮扶。10时20分伤员抵院,医疗队全部8个专业的8名高年资主治医师见状即刻展开了紧张而有序的抢救工作。
经查,该触电男子呼吸心跳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全身紫绀,情况非常危急。为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医疗队队员当即将伤员直接平放在卫生院门前的草地上施救。持续心外按压、就地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及静脉通路、输入抢救药品……麻醉、呼吸、心血管等各专业医师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在不到2分钟时间内便成功完成多项急救措施。
35分钟后,伤员的呼吸心跳仍未恢复,心电图呈一条直线。按照医疗常规,此类急症抢救超过30分钟无效即可放弃。但队员们不甘心这样做,他们决心竭尽全力挽回这个年轻的生命。
正所谓“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抢救进行40分钟后,伤员那颗停跳多时的心脏出现心室颤动。这来之不易的一线生机让所有人都倍感振奋。但由于卫生院没有除颤设备,医师们只能继续施以心外按压及药物治疗,力争其心跳恢复。
稍有急救常识的人都知道,心外按压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术,更是一件累人的“力气活”。更何况还得跪在泥泞潮湿的草地上长时间地进行。然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感让8位医师在没有其他抢救设备与条件的情况下,团结协作、轮番上阵,坚持将“心外按压”这一至关重要的急救措施“进行到底”;全然不顾自己的工作服上满是亲手为伤员清理呼吸道时沾上的令人作呕的污物,不顾因长时间跪姿而造成的腰背酸痛、膝盖发麻,不顾因当地医疗条件限制而导致的种种困难与不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分秒必争的抢救工作中……
抢救进行50分钟,伤员的心脏呈现窦性心律。
抢救进行60分钟,伤员恢复微弱的自主呼吸。
“有希望!”
队员们用眼神交换着心中的喜悦。但手头的抢救工作仍丝毫没有懈怠。临床经验丰富的他们深知,伤员此刻仍处在危险之中,大家好不容易点燃的生命的火苗随时可能被死神无情地扑灭。
“立刻将伤员移至卫生院抢救室进行脑复苏及进一步处理!”
然而难题又出现了:伤员必须马上进行脑部降温以免脑死亡。可是卫生院里别说冰块了,连用来装冰块的常规冰枕都没有!紧张忙碌着的医师们一边继续抢救,一边让伤员家属赶紧到附近购买冰块。可买来的冰块又让大家傻眼了:不是抢救急需的小碎冰,而是冷藏所用的大冰砖!
没时间了,现场碎冰吧!几名队员抄起工具朝着冰砖使劲砸了起来……
常言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为伤员完成脑部降温的医师们还来不及抹去额上的汗水,血检报告出来了:伤员的血液PH值仅为6.55,这是死亡指征!同时伤员开始严重抽筋,这是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表现!
“马上给予对症处理!”
抢救室里刚刚因为伤员瞳孔缩小而略微松弛下来的气氛又在瞬间紧张起来……
整个抢救过程持续了足足3个多小时。当伤员的生命征逐渐平稳,准备转送汀州医院时,已是下午1时许。队员们顾不上休息,又坐上了护送伤员的救护车,颠簸在20余公里的崎岖山路上……
如今,这个24岁的小伙子已经转危为安。这次“死里逃生”的特殊经历让他对省城来的“救命神医”感激不尽。
许能銮,赵若光,陈名峰,郑永红,肖荣冬,周松强,郭太林,黄少鹏……得救的年轻人以及他的乡亲们可能叫不出这8名医疗队队员中任何一个人的名字。但这个惊心动魄的“急救故事”和省立医院医师德艺双馨的美好印象将永远留在他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