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神经医学中心】全省首创!改良术式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打开新希望

发布时间:2025-04-17 10:44  点击数:

近日,我院神经医学中心在全省率先完成了10例改良版的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1-5个月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该术式可有效改善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与生活能力。

神经外科主任魏德教授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症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致病蛋白在颅内沉积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之一。

“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是从去年开始在国内多地兴起的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网红术式。其核心原理是,将颈深部的淋巴管与周边小静脉连接起来,以促进大脑代谢废物的有效排出,从而延缓患者疾病的发展进程。

不过,由于淋巴管的直径极为细小,吻合口也非常微小,去年12月,魏德、洪文瑶团队于全省率先采用改良术式,将淋巴结也纳入吻合范畴,以进一步提升脑部淋巴引流的效率。


此外,神经外科还创新性地结合多模态影像数据,运用神经纤维束成像技术和术中激光淋巴成像技术,为评估患者颅脑类淋巴循环的功能以及术中重建淋巴循环的途径提供了重要手段。

年近八旬的李依姆,是团队实施该手术的首例患者。近些年,她的记性明显变差,生活丢三落四,有一次居然忘记了家怎么走,去年初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的9个多月,尽管她在家人陪同下积极就诊,坚持服药,依然无法阻止病情的快速进展,生活都快要无法自理。

手术当天,神经外科魏德、洪文瑶团队在李依姆的双侧颈部做直径3厘米左右的微创切口,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将双侧颈深淋巴管、淋巴结与颈内静脉进行了吻合。手术全程用了3个多小时。

截至目前,团队共进行了10例改良版的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并对这10名患者进行了为期1至5个月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 行为与情绪方面,患者易怒、焦虑等精神症状也明显减轻,对周围情绪的感知力增强。

√ 执行能力方面,反应速度加快,简单指令执行能力提高。

√ 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小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完成基本生活自理。

不过,他们的记性改善相对有限,短期记忆评分无明显变化,这提示该术式或更适用于延缓病理进展,而非逆转神经元损伤。


洪文瑶提醒,目前学界认为该术式可有效改善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与生活能力。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10-20分、药物疗效不佳、Aβ-PET/脑脊液生物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可考虑选择该术式。但晚期存在广泛脑萎缩、严重心肺疾病、颈部淋巴系统畸形的患者,建议要谨慎选择该手术。

在做决定前,多学科评估必不可少,需要神经内科、外科、影像科结合认知量表、脑脊液动力学检测,联合制定方案。

同时,大家也应该认识到此类术式存在的争议与局限性。部分患者术后认知评分有波动,这可能与个体淋巴解剖差异、手术时机有关,国内目前对此类术式的最长术后随访仅3年,5年以上的长期效果还需更多证据验证。患者术后仍需药物、认知训练巩固疗效。


供稿:神经医学中心  洪文瑶

一审:王华炜  许陈玉

二审:魏德  陈钰涛

三审:宁宇


省立新闻

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