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6 岁的晓凤女士(化名)为 "降火" 生吞鱼胆,三日后突发剧烈腹痛、少尿,被家人紧急送入我院急诊,后又迅速转入重症医学一科。这场因民间偏方引发的危机,在急诊医学中心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目前患者已转危为安。晓凤女士的经历再次为大家敲响了警钟,提醒大家切勿盲目相信未经科学验证的偏方。
晓凤女士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养生,当听闻鱼胆能降火的说法后,便自行在家将鱼胆简单处理了一下,直接生食。起初,她并未感到异常,但仅仅过了 3 天,她就开始腹痛难忍。
来到我院急诊科时,患者精神状态极差,面容痛苦尿量减少。然而,关键时刻,家人和晓凤女士本人,均未将病情与前几日生食鱼胆联系起来,没有将这一关键信息告知医生。
急诊医生对她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她不仅血压高达 185/76mmHg,双肺呼吸音粗,左上腹部还有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血检发现肝肾功能均受损。面对患者出现的不明原因的多器官损伤,医生很快将她转入急诊ICU进行进一步救治。
在ICU里,陈宏毅主任细致追问病史,发现患者曾生食鱼胆。这一关键线索迅速锁定病因——急性鱼胆中毒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此时,患者肝功能 ALT 达 890U/L(正常值<40U/L),肾功能 Cr 飙升至 520μmol/L(正常值<115μmol/L),病情危重程度评分(APACHE II)高达 23 分(死亡风险>50%)。
面对复杂病情,ICU 的医疗团队迅速制定了全面的治疗方案。一方面,给予患者 CRRT 肾脏替代治疗,帮助她受损的肾脏排出体内毒素;另一方面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辅以护肝、保胃、控制血压、利尿等综合治疗措施。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患者的病情逐渐出现转机。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尿量也有所恢复。各项检查指标显示,她的身体正在逐步康复。随后,患者从急诊 ICU 转回当地医疗机构继续接受观察和治疗。如今,晓凤女士已经基本康复。
回忆起这段经历,她和家人都心有余悸,感慨地说:“以后再也不敢随便相信那些偏方了,这次真是差点丢了性命,多亏了医生们的精心救治。”
“患者的及时转诊与医疗团队的细致问诊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参与抢救的陈宏毅主任强调。她特别提醒,很多人认为鱼胆具有清热、明目等功效,但事实上,大多数鱼胆都含有毒素,尤其是鲤醇硫酸盐,这种毒素的毒性比同剂量的砒霜还要大。鱼胆中的毒素性质稳定,耐高温、耐酸,普通的烹饪方式,如蒸煮、油炸等,都无法将其破坏。食用鱼胆后,短则半小时,长则数小时,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介绍
陈宏毅
急诊科主任
主任医师 副教授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危重病学组委员
中国急性感染联盟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性中毒专业委员会委员
一审:王华炜
二审:许陈玉
三审: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