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科健康教育

你“会”喝水吗?

发布时间:2021-11-24 09:37  点击数:

   我们生活的地球也被称为“蓝星”、“水球”,因为地球大约有70%都是水。巧的是我们人体内水的含量也大约占到体重的70%!难道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地球?人体内的水如同江河溪流,不停地流淌、交汇、蒸发、灌注……生命因此而灵动。没有水人类便不复存在,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彻头彻尾的“水货”!

   无论你看得见还是看不见,水时刻都在为我们默默地工作着,滋养组织细胞、带走代谢废物。于是,每天大约有550ml水从皮肤蒸发,约有300ml水从呼吸道呼出,约150ml水从消化道随粪便排出,约1000~1500ml水经肾脏代谢变成尿液。因此,人体每天以各种方式排出的水分大约有2000~2500ml,这还不包括高温天气、运动等情况下增加的排出量。所有这些排出的水,都需要我们补充回去,水方能延续她的使命。所以说,人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水。每天,除了从食物中补充的水分及新城代谢产生的水分(大约共1000ml),我们额外还要补充1500ml的水,大约是3瓶普通装矿泉水或者一次性水杯8杯的量。

   有人说,我从来就没喝这么多水,也没见得身体咋地了。喝水的多与少,真的有健康上的区别吗?

来自英国和美国的研究表明,一天喝5杯水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比一天只喝1~2杯水的女性,减少了79%~80%。总体癌症风险降低45%。

这么一说,我们的确要认真喝水了。其实喝水也不难,习惯就好。可是怎么喝?你真的懂吗?喝水也是有学问的。

   l  不能等口渴了再喝水

当人觉得口渴时,已经是人体发出的最后一个信号,身体已经缺水一段时间了。人身体缺水还有其它信号,例如口腔干燥、眼睛干涩、头晕目眩、疲惫、肌肉痉挛、心悸、皮肤缺乏弹性、便秘、小便少呈深黄色等,有时会出现身体过热现象。除了可能患有疾病,出现上述症状,要考虑身体已经出现缺水的问题,应及时补充水分。

l  一次喝水量要够

一次将一整杯200毫升的水慢慢喝完,才够身体真正吸收使用,若随便抿一下、喝一口,只能滋润口腔及咽喉,虽然也能缓解口渴的感觉,但无法喂饱全身缺水的细胞,不能达到真正补水!

l  喝水不能偷懒

喝了一整杯水,自然要上洗手间,很多人便觉得麻烦,因此而放弃喝水;或是忙于学习工作,无暇顾及,想起来时才发现自己一天都没喝一口水;当然,也有人根本就没想过还要抽出时间喝水。久而久之,身体就处于长期缺水状态。

为了改变这种有意无意的喝水偷懒现象,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喝水习惯,定时喝水,或根据自身情况,酌情调整:

 7:00起床之后饮200毫升温白开水,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

 9:00上班时间,抽空喝200毫升白开水或淡茶水。

11:00工作一段时间后喝200~300毫升白开水或淡茶水。

14:00下午喝200~300毫升白开水或淡茶水。

17:00临下班前喝200毫升白开水或淡茶水。

19:00晚饭前喝200毫升白开水,增加饱腹感,可避免晚餐过量进食。

22:00一般健康成人可在睡前喝200~300毫升白开水,如有特殊情况则遵医嘱。

l  水也不能喝过多

依据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一般健康成人,轻体力劳动下,每日饮水1500-1700ml即可。

若摄入水量大大超过了排出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滞留,可能引起水中毒,这主要是指心脏、肾脏功能障碍者,要注意,此时应根据身体状况,遵医嘱补水。

若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盐分流失,短时间内大量喝水而没有及时补充盐分,血液迅速被稀释,也可引发水中毒,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重体力劳动及运动前2小时左右就要注意补水,运动后大量出汗时,不宜大量饮水,可先用水漱口,湿润口咽部,再喝50~100毫升淡盐水或真正的运动饮料(包含钠、钾等电解质),休息30分钟左右,再少量、多次饮水。

一般来说,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不喝水,且婴儿肾脏未发育完全,不可喂太多水。但如果孩子出现疾病导致喝奶明显减少,或高温焐热出汗多,或频繁呕吐和腹泻等情况,就要及时去医院咨询,按儿科医生的要求补水。

总之,喝水量也是因人而异,适量即可。

l  纯净水能喝吗?

纯净水,是用反渗透方式或蒸馏方式制备的、去除了绝大多数杂质的水,可以喝!只是其中钙、镁、钾、钠等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显著减少,不宜大量长期饮用!

l  补水饮品的奥妙

白开水极易被身体吸收,会很快经肾脏代谢掉,在身体缺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来不及滋润干燥的器官。往水里加一些其他的食材,比如含多糖和膳食纤维丰富的银耳,可以使水分的吸收速度变慢,更好地滋润身体器官,改善身体缺水的状态。还可以饮用一些淡的蜂蜜水、淡茶水、花果茶、稀米汤、豆浆等,都有延长水分停留在体内的时间、缓解身体干燥缺水状态的作用。

   话说回来,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饮料可不能与上述饮品相提并论。为迎合大家的口感,很多饮料的厂商往往会添加过多的糖等成分,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可是会增加龋齿、肥胖、Ⅱ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喝水是如此平常的一件事,平常到我们轻易就忽略了,以至于我们其实并未真正学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