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科健康教育

造口患者术后护理九大误区

发布时间:2021-12-20 09:34  点击数:

    “造口”是一种特殊的手术方式,某些患者因为疾病治疗需要通过手术将一段肠管拉出翻转缝于腹壁,用于排泄粪便或尿液,是一种人造的排泄口,排泄物可通过该口不自主地排出体外。排泄粪便的造口俗称“人工肛门”,排泄尿液的造口俗称“尿路造口”。随着肠道患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多,发病年齡降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肠造口人士,他们不是病人,但又区别于正常人。据统计,我国现有“造口人士”100万,每年还以10万人的速度递增。

      如今,肠造口术已经成为外科手术中常见施行的手术方式之一,它既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需要,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手段。需要进行肠造口手术的疾病有低位直肠癌、肠外伤、肠坏死、肠梗阻、炎症性肠病、吻合口瘘、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膀胱肿瘤以及小儿先天性肛门闭锁、巨结肠和其他先天畸形等。

     做肠造口手术只是第一步,术后的护理才是重中之重。造口护理是一个特别有技术含量的活儿,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出现并发症或者其他护理问题。除了掌握必备的护理技能,有些护理误区一定要避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九大常见的护理误区,你是不是正在做?

     误区一:肠造口清洗液必须使用生理盐水。造口常规护理,在清洁时不需要使用生理盐水,一般可以用温水或者不含酒精的湿巾纸即可。

     误区二:造口底盘上抹上防漏膏越多,底盘粘贴越牢固。造口袋无论一件式还是二件式,造口底盘都具有黏性,可以很好的黏贴在皮肤上并承受一定的重量。造口底盘上如果涂抹上太多防漏膏反而容易产生间隙使底盘粘贴不牢固,从而导致底盘发生渗漏。此外,残留于肠造口周围皮肤上难以清除的防漏膏,会导致新的造口底盘难以稳妥黏贴。这样的恶性循环可能会造成底盘频频渗漏,最终引发皮肤问题。

     误区三:造口底盘剪裁越大越好。造口袋底盘的剪裁是造口护理至关重要的一步,造口袋底盘开口一般比造口基底(即造口根部)大1-2mm左右最为适宜。部分患者及家属为了佩戴方便、避免造口底盘压迫造口等原因,错误地认为造口底盘开口的剪裁越大越好,但是这样会导致暴露的皮肤持续受到粪便或尿液的刺激和浸渍,最后出现发红、破损甚至溃疡。

     误区四:造口袋的颜色越暗越好。术后早期需要特别注意观察肠造口情况和排泄物的性状、颜色,此时选择透明造口袋较为适宜。等到康复后,造口袋的类型可以根据患者自身需求来选择。

     误区五:二件式造口底盘/一件式造口袋须频繁更换,否则造口周围皮肤会发痒。引起造口周围皮肤发痒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对造口底盘黏胶、防漏膏、造口护肤粉等造口产品过敏导致皮肤发痒,还有平时的饮食或者接受的相关治疗,都有可能引起造口周围皮肤的发痒。因此不是通过频繁更换二件式造口底盘/一件式造口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先找出引起皮肤发痒的原因,再进行对症处理。

     误区六:粘贴造口袋前需要敞开皮肤,让皮肤有休息期。护理乙状结肠、降结肠造口时清洗干净、擦干、晾干后造口周围皮肤可以敞开,让皮肤有休息期。但是,其他部位的造口特别是回肠造口排泄物随时会排出,从而刺激到造口周围皮肤并弄脏衣物,因此除乙状结肠、降结肠造口其他部位的造口特别是回肠造口在护理时周围皮肤清洁干净、擦干、晾干后,应立即粘贴新的造口袋。

     误区七:造口腰带和造口弹力腹带弹性丧失了,还能凑合用。佩戴的造口腰带和造口弹力腹带必须要确保清洁、功能完好、有弹性。如果造口腰带和造口弹力腹带的弹性丧失就不能再继续使用,因为无法起到固定造口底盘和预防造口及周围并发症的作用。

     误区八:一排泄就去清理造口袋。造口是肠道的一部分。肠道本身是运送、储存肠内容物的,造口黏膜不会因为沾染肠内容物引起感染,同时,粘贴在腹部皮肤上的造口底盘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一般排泄物储存至1/3-1/2时即可去排放。如果一排泄就清理,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休息和日常生活。

     误区九:可以将造口袋加热后使用。天气比较冷的时候,个别患者把即将要用的造口底盘或一件式造口袋放置于高温设备上加热,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一方面过高的温度可能烫伤皮肤,另一方面,将造口底盘或一件式造口袋放置于高温设备上加热有起火燃烧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虽然造口为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影响和不便,但造口手术只是改变了排便的通路,只要正确护理造口,选择合适的造口用品,患者完全可以愉快轻松的生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