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

实习心声——在感动中且行且思

发布时间:2021-01-29 17:01  点击数:

 转眼,我在省立医院实习已经过去了七周,马上第二个科室也接近尾声。回头看,心里不免有许多的感慨和感动。

 第一个实习的科室是23区神经内科,来接我们的是23区神经内科的总带教陈翠兰老师,当时我绷紧了神经,生怕这个老师很凶,同时看着和我们一起在这个科室实习的福医大的同学,心理压力更大了。但到了科室,在阳光厅坐下来开始聊天后,我发现这位老师和我想象的截然相反,她的教学虽然严格但驰张有度,且十分耐心,一直不厌其烦的为我们示范正确操作,再让我们动手操作,总结操作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最后再让我们操作一遍。正是在这种反反复复的练习中,我们慢慢熟练操作,我们都喜欢叫她翠兰姐。

 我的带教老师是汪圆圆老师,我对她的第一感觉是眼里都是笑,口罩下面的脸应该也很慈祥,后来发现事实如此,她对待所有人永远是耐心、温柔,即使是有家属急红眼,她也从不急,总是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的解释。她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无比温柔,因此很多老师都喜欢请她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她沟通过的问题最后都迎刃而解,这也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在这个科室,我们学校五位同学与福医大的六位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前前后后聚餐了好几次,最后一次是在出科考试的晚上,大家一边吃烧烤一边聊天,说着科室、学校里的趣事,没有人说起即将分别的日子,最后在地铁口,我们笑着挥手,再转身,最后将不舍都融入到漆黑的夜色里。也许这就是成年人,表达不舍的方式不再像从前那般直接,但是心里的情意却不减丝毫。

 神经内科的患者都很友好,对待实习生也都非常尊重和客气,都是叫我们医生或者护士,从不会因为我们是实习生而看低我们,有时候去换瓶还喜欢和我们一起聊天,整个房间也都是笑声不断。还记得我出科后,上班的时候正在赶路,一位大叔叫了我一声“小妹,怎么这两天没见到你呀!”刚开始被吓了一跳,回过头一看,这不是神经内科46床的病人嘛!那会儿我给他打过针换过瓶,他居然还记得我,我非常惊喜,他不仅记得我,还和我打招呼,还记得我没有去上班,这份感动溢于言表。就像老师一开始说的那样,第一个科室真的是“娘家”,真的会让我们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即使到现在我也总想常回家看看。

在手术室待了三周,我总是感觉生命如此脆弱,生活如此不易。每天都有上百台手术,这些手术有些很简单,可能是切除肿块,有些也很复杂,四五个小时的手术也很常见。有些病情很重,病人早已经消瘦的皮包骨,也许进来手术室的时候是昏迷的,出去的时候依旧没有意识。有些病人进来的时候有意识,还和我们聊天,说着康复出院后要去做的事儿,其实医护人员的心里都明白,有些病,根本不可能根治,也就没有痊愈和康复之说。这也让我想起了神经内科的患者,有些人的病情很严重,但却从没有放弃过自己,每天都非常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实习生给他们打针的时候,也都不断鼓励我们不要怕,随便扎,我们的心情也随之放松下来。每次为他们做完操作,总会非常认真的对我们说谢谢,这让我无比动容。有些家庭因为一场病倾家荡产,但又无可奈何。

在这刚刚开始实习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收获了很多感动,有来自患者,有来自家属,这充满感动的日子教会我继续前行,学着思考,带上很多人的感动和祝福成为更好的自己。


                                                                                  厦门医学院 李健梅